2011 年9 月19 日-20 日,第66届联大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政治宣言,全文如下:
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的政治宣言
我们这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世界各国和政府的代表于2011年9 月19 日至20 日汇聚联合国,审议全世界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尤其侧重于由此带来的在发展和其他方面的挑战及社会和经济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 承认非传染性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和威胁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有损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威胁到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
2. 认识到非传染性疾病对许多会员国的经济是一个威胁,可能导致国家之间及人口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3. 确认各国政府在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挑战方面有着首要作用,承担首要责任,社会所有部门都必须作出努力,参与进来,以拿出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对策;
4. 又确认国际社会和国际合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协助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并补充各国为拿出有效对策以应对非传染性疾病而做出的努力;
5. 重申人人享有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身心健康的权利;
6. 认识到迫切需要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采取更大力度的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措施,以便推动全面实现人人享有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身心健康的权利;
7. 回顾联合国大会的相关规定,尤其是第64/265 和65/238 号决议;
8. 赞赏地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重申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的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所有相关决议和决定,并着重指出,会员国必须通过实施《2008-2013 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行动计划》以及《饮食、锻炼和健康全球战略》和《减少酗酒全球战略》,继续应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
9. 回顾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2009 年高级别部分通过的部长级宣言,其中呼吁采取紧急行动以实施世卫组织的《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战略》及其相关行动计划;
10. 表示赞赏地注意到在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方面采取的所有区域举措,包括加勒比共同体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2007 年9 月通过的题为“团结一致,共同制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宣言;2008 年8 月通过的《关于非洲健康与环境的利伯维尔宣言》;2009 年11 月英联邦政府首脑通过的关于采取行动战胜非传染性疾病的声明;第五次美洲首脑会议于2009 年6 月通过的成果宣言;世卫组织欧洲区域成员国于2010 年3 月通过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帕尔马宣言》;2010 年12 月通过的《中东和北非区域糖尿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迪拜宣言》;2006 年11 月通过的《欧洲制止肥胖宪章》;2011 年6 月的肥胖问题阿鲁巴行动呼吁和2011 年7 月通过的关于在太平洋区域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挑战的霍尼拉宣言;
11. 又表示赞赏地注意到区域多部门协商的结果,包括部长级宣言的通过,协商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与会员国协作进行,各区域委员会和其他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和实体给予支持并积极参与,协商目的是依照第65/238 号决议为高级别会议的筹备提供投入;
12. 欣见俄罗斯联邦和世卫组织于2011 年4 月28 日和29 日在莫斯科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健康生活方式和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全球部长级会议并通过《莫斯科宣言》,并回顾世界卫生大会第64/11 号决议;
13. 确认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负责卫生事务的首要专门机构的主导作用,包括根据其任务规定在卫生政策方面发挥的作用和职能,重申它在促进和监测其他相关的联合国机构、开发银行在工作中采取全球行动防治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区域和国际组织协调应对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领导和协调作用;
一个已达流行病严重程度的挑战及其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影响
14. 深为关切地注意到,根据世卫组织2008 年的资料,全球5700 万例死亡中估计有3 600 万例系非传染性疾病致死,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包括约900 万未满60 岁死亡者,而这些死亡案例有近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15. 又深为关切地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是可避免的发病及相关的致残问题的主因之一;
16. 还认识到,非洲目前最常见的死因是传染病、孕产和围产期问题及营养不足,并关切地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迅速上升导致疾病的双重负担不断加重,包括在非洲;预计到2030 年,非传染性疾病将成为最常见的死因;
17. 还注意到其他一系列非传染性疾病和症状,其风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检查、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和需要与四大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相关;
18. 认识到精神和神经失常,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是一大病因,增加了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为此需要提供公平享有有效的方案和保健干预措施的机会;
19. 认识到肾脏和口腔疾病及眼疾对许多国家构成一大卫生负担,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风险因素,或可得益于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对策;
20. 认识到最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和缺少锻炼等共同风险因素有关联;
21. 认识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贫穷、财富分配不均、缺乏教育、迅速城市化和人口老化以及经济、社会、性别、政治、行为和环境方面的健康决定因素等等,都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和流行率上升的因素;
22. 严重关切地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加剧贫穷、而贫穷又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上升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对公共卫生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
23. 关切地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迅速加剧,影响到各个年龄段、性别、种族和收入水平的人口,而贫穷人口和处境脆弱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承受着不成比例的重负,并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可对男女产生不同影响;
24. 关切地注意到肥胖在不同区域日趋普遍,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年中,并注意到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和不锻炼与四大非传染性疾病有着很大关联,关系到卫生费用趋高和生产力下降;
25. 表示深为关切妇女承担着很大比例的护理重负,而且在有些人口群体中,妇女往往比男子活动少,更有可能肥胖,吸烟比例也惊人增长;
26. 又关切地注意到母婴健康与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是鉴于产前营养不良和出生体重过低导致今后易患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体质;妊娠情况,诸如孕产妇肥胖和妊娠糖尿病,与母亲及其子女所面临的类似风险有关联;
27. 关切地注意到非传染性疾病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等一些传染性疾病之间的可能联系,呼吁酌情兼融艾滋病毒/艾滋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对策,并在此方面吁请关注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者,特别是在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率高的国家并顾及国家优先事项;
28. 认识到室内烹调或供暖所用的低能效炉灶所产生的烟雾